近年來,安?h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新路,持續推動非煤礦山集中整頓和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確保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今年以來,根據省、市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工作部署,安?h迅速行動,統籌謀劃,深入推進,狠抓落實。
組建專班,著力推進礦山綜合治理?h委、縣政府堅持把礦山綜合治理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年初,省自然資源廳召開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工作部署視頻會后,建立縣級領導包片、業務單位掛礦、屬地鄉鎮駐點的幫扶機制,抽調人員成立縣礦治辦,專班專職負責統籌謀劃,上下協調、督導落實,明確將礦山治理工作列入全縣重大項目建設和年度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要求礦區鄉鎮和行業部門周報進度,月有調度,縣礦治辦會同“兩辦”督查室,深入礦區明察暗訪,確保幫扶單位、屬地鄉鎮和礦山企業各方責任落實到位。
縣鄉聯動,兩級發力查清問題底數。堅持聚焦“礦山違法行為”和“生態環境問題”兩個關鍵,采取數據比對和現場核驗并行,推動問題排查全覆蓋、無死角。一方面,線上數據互動,實施涉礦信息交匯。由相關部門將涉礦基礎數據定期交匯至安?h自然資源局數據平臺,織密涉礦信息動態監測“一張網”,真實展現全縣礦產資源現狀,為排查整治工作把牢方向,打好基礎。另一方面,線下核查聯動,開展持證礦山“體檢”,由縣礦治辦牽頭,相關部門參與,鄉鎮各負其責,結合企業自查、群眾反映、媒體曝光等線索問題,聯合組成3個排查小組并聘請專業技術單位,分批對所有持證礦山逐一“體檢”,將礦山排查新發現問題和環保督察發現問題一并納入整改清單,實行臺賬管理,并由礦企通過系統上報市級進行審核。
鐵腕整治,多措并舉推動問題銷號。針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按照“一礦一策”原則,定重點、定標準、定資金,迅速開展整治:實行重點礦區嚴管化,針對鐵礦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定向攻堅,對整治進展滯后的企業由縣政府主要領導進行約談,明確整改任務和整改時限,赤谷鄉鐵礦企業全部簽訂了整改承諾書,并安排專人,駐點監督落實,縣礦治辦按周匯總上報整改進展。其次,整改方式標準化。出臺《綠色礦山建設操作指引(試行)》,明確綠色礦山“五個百分之百”創建的總體計劃和具體步驟,同時,借助國有林場技術優勢,安排結對幫扶任務,協助企業進行復綠,多次召開礦企座談培訓會,手把手教企業“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再次,修復資金專用化。針對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資金落實難問題,結合綠色礦山建設方案預審制度,引導企業分別在銀行設立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專戶,并與銀行、縣自然資源局簽訂三方監管協議,按規定一次性繳存相關資金,并實行?顚S。
常態監管,四項創新遏制問題反彈。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建立礦山企業復工復產聯審聯批制度,將清單問題整治情況與企業復工復產掛鉤,經過相關部門聯審達標后,整改企業方可繼續生產。強化生產全過程的監管,采取“在線監控、火工管控、電量分析、運量核定”等四項措施,全方位掌握企業狀況,防止整改完成企業問題反彈。主要礦企出入口、開采區、加工區、制高點均已實現在線實時監控,縣礦治辦每月向領導小組通報各礦企火工用量、用電情況和礦產品運輸情況,并在綜合測算分析產能狀況的基礎上,提出監管建議,實現“專班聯絡、監測聯網、巡查聯動、懲戒聯合”的巡防機制,保持“打早打小、從嚴從緊”的高壓態勢,確保礦山治理各項措施落細落地、常態長效。(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