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傳統的粗放式開發方式,礦業被看作是生態環境的破壞者。但礦業的資源保障作用和產業支撐作用不容忽視,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不可替代。
如何實現礦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在建設金山銀山的同時如何守住綠水青山?圍繞這些問題,日前,由中國礦業聯合會主辦的2018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發展論壇在浙江湖州召開。本屆論壇以“為經濟發展助力 為綠水青山增彩”為主題,旨在交流綠色礦業發展和綠色礦山建設經驗,推動礦業領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作出了具體的安排,我們結合實際提出了中國礦業重塑形象的目標。”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彭齊鳴在會上表示,“重塑中國礦業形象”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綠色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一時的經濟利益,要通過科學規劃、動態復綠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擾動,將破壞限制在可控范圍之中;二是高質量發展,要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措施提升礦業發展的效率,增強礦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度;三是可持續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礦業與其他產業發展的相互支撐與接續問題,將礦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使礦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彭齊鳴指出,希望與會者能夠通過本次論壇達成四方面共識,礦業是國民經濟不可替代的基礎產業,礦業可持續發展是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開發礦業可實現全程綠色,文明生產,新時代的礦山已經不再是塵土飛揚、臟亂危險的代名詞;礦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更重要的是礦業開發為其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寶貴機遇,礦業開發留下的不是疤痕和垃圾,而是引進新產業的新空間;礦業重塑形象,為地勘單位提供了難得的發展空間,我們將成為礦業綠色發展的設計者和作業者,新時代的礦業發展史中將有地勘單位重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