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相關情況。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在會上表示,《意見》從規劃管控、產權激勵、資源利用、財稅支持、金融扶持5個方面充分釋放政策紅利,進一步增強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修復的動力,挖掘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修復的潛力。
社會資本如何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王廣華表示,《意見》鮮明提出,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允許圍繞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產品開發、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等,對生態保護修復進行全生命周期運營管護。社會資本可以選擇自主投資、與政府合作、公益參與3種不同方式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并通過利用獲得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或者特許經營權發展適宜產業、申請核證碳匯增量并進行交易、經政府批準的資源綜合利用等獲取投資回報。
社會資本可以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哪些領域?王廣華表示,《意見》從生態系統的角度明確了社會資本可以參與自然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礦山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等各種類型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并鼓勵和支持全過程參與,探索發展生態產業。這些領域覆蓋了生產、生活、生態各類國土空間,充分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生態要素的關聯性,以引導社會資本用系統思維參與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
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將獲得怎樣的支持?王廣華強調,在規劃管控方面,將生態保護修復及后續產業發展的空間需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允許碎片化零散耕地、園地、林地及其他農用地通過空間置換和優化布局進行整合。比如說,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的情況下,允許作空間轉換位置調整。新增加的耕地還可以用于占補平衡,節余的建設用地還可以用于增減掛鉤。這兩項政策對于推動生態修復、籌集相應的資金或者獲取合理的回報,具有比較可觀的政策價值。在產權激勵方面,明確對集中連片修復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主體,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賦予生態保護修復主體一定的權利。一是使用權!兑庖姟访鞔_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生態保護修復主體,允許其依法依規取得一定份額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從事旅游、康養、體育以及設施農業的產業開發。二是優先權。對于社會資本投入并完成修復的國有建設用地,如果用于經營性建設項目的,在同等條件下,該生態保護修復的主體在公開競爭中具有優先權。三是轉讓權。社會資本投資修復并依法獲得的土地、海域的使用權等相關權益,在完成修復任務后,可依法依規流轉并獲得相應的收益。在資源利用方面,按照生態保護修復方案和工程設計,對于合理削坡減荷、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等產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遺留的土石料,還有河道疏浚產生的淤泥、泥沙,允許生態保護修復主體無償用于修復工程,納入成本管理。允許剩余部分進入市場交易,以保障生態保護修復主體的合理收益。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表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科學設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并確定修復目標及自然資源資產配置要求,保障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強化示范引領,在支持市場主體發展上,發揮骨干企業的帶頭引領作用,搭建混合所有制企業等合作平臺,促進各類資本和產業協同。在優化服務上,建立投資促進機制,搭建信息服務平臺,匯總發布各類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及投資需求。
“一方面,需要政策激勵,精準施策,增強社會資本投入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明確政策底線,強化底線思維和管控措施,防范各方面的風險。發揮政府規劃管控、政策扶持、監管服務、風險防范等作用,加強督察和執法,嚴禁借生態保護修復之名行開發之實,嚴禁突破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紅線,嚴禁各類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凡屬違法,都要依法查處,決不姑息。”周遠波說。(中國自然資源報)